地点
人物库 清朝
徐氏
徐氏,长山人
继志女,新城耿鸣世室,庭母。
清诗别裁集
山东新城人耿侍御鸣世家,都御史母。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培脉
清诗别裁集
字树滋江南长洲人
国学生
树滋笃于友谊,壮岁与诸才士角逐名场,然众人升云路去,而树滋终老诸生,无几微见色也。
诗宗法盛,晚游新城尚书之门,所诣益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费锡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四川新繁人字厚藩
费密子。
工诗,克传家学,有《白鹤楼诗》。
费锡琮字厚蕃号树栖新繁人
有《阶庭偕咏集》、《白鹤楼集》。
清诗别裁集
字厚蕃四川新繁人
著有《白雀楼诗》。
厚蕃为高人此度长子,克传家学,五言亦有“大江汉水,孤艇接残春”之概,新城王尚书惜未见其诗。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树楠清末至民国 1852年1.15月 — 1936年2.7月
维基
王树楠1852年1月15日—1936年2月7日)《约法会议纪录》作年六十岁,按1915年60岁,则生于约1855年
字晋卿晚号陶庐老人
直隶新城县(今河北省高碑店市)人。
时人将其与陈三立以“南陈北王”并称徐一士说:“新城王晋卿散原年相若,亦同年进士,所为文有盛名,时人以“南陈北王”并称。
王氏著作颇多,特以文家境诣论,似犹略逊于散原耳”(《一士类稿》),但根据进士题名碑,王树楠光绪十二年进士陈三立则为光绪十五年进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镜光清末民国初 1853 — 1930
全台诗
张镜光1853~1930)〖张镜光卒年,依据《台湾日日新报》,1930年10月21日,夕刊第四版云:「宜兰张镜光葬式,去十七日,午前八时于宜兰郡员山庄,新城山前自宅举行。
」可知张氏卒于昭和五年(1930)。
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时期》谓卒于1932年,《台湾历史辞典》谓卒于1929年,并误。
又据《台湾日日新报》,1935年5月7日,第八版,庄赞勋〈恭挽张广镜光老夫子谨次吕子香明经瑶韵〉:「七八年华一梦中,老成凋谢恨无穷。
门人痛哭新城路,搔首呼天泪眼红。
」可知张镜光卒年七十八;据此上推,应是生于1853年
〗 ,字恒如宜兰人
幼失怙,事母至孝。
十岁受业于陈占梅,弱冠设塾宜兰枕头山,诱掖后进。
杨士芳进士第,荐为仰山书院讲席,举人李望洋妻之以女。
光绪十一年(1885)岁试,拔取优等第一,补用弟子员。
曾随李望洋甘肃河州任所。
以生性恬淡,无意仕进,乃辞职返乡。
旋与杨士芳等承知县萧赞廷命,纂修噶玛兰厅志续编》,未成。
乙未(1895),日人据台,肆意杀戮,张氏作〈开生路论〉加以讽谏,日吏感动,乃设救民局,全活甚众。
尝为日人搆陷被拘,经商民罢市抗议,始获释。
明治三十年(1897)佩授绅章,三十三年(1900)任宜兰劝善局干事长。
平生致力教育,垂六十载,桃李遍北台。
〖参考鹰取田一郎《台湾列绅传》,台北台湾督府1916年4月,页69;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1年12月;许雪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4年;《台湾日日新报》,「翰墨因缘」,1926年8月6日,夕刊第四版;《台湾日日新报》,「祝设帐五十年」,1927年2月25日,第四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智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江苏徐州人
俗姓张号拙庵
年十五为僧,深禅机。
三十五岁至盘山,结庐于青沟。
盘山向无志乘,智朴编辑成书,为时所称。
又善诗,康熙盘山,曾令唱酬。
智朴字拙庵徐州人
有《盘谷集》。
清诗别裁集
字拙庵江南徐州人
拙庵蓟州盘山,作山志,与新城商丘诸公往还,其诗不多见。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四
释智朴字拙庵徐州人
早岁参方,尝谒南华,憩佛日峰,住五老东西二林间,最后得法青龙百愚,为洞宗三十世。
康熙辛亥,始艐磐谷,构庵青沟之中盘,渐成巨刹,禅馀更耽艺文,诗有佳句,为世所称。
丙寅季冬圣祖驾幸青沟,口占《应制诗》曰:“冷静峰头云水香,六龙车驾幸山堂。
百年胜觏唯今日,块雨条风祝我皇。
”既惬圣赏,遂承宸翰。
旧无山志,思创之,搜集遗闻,傍及碑碣,都十有四卷,体例严洁,九载乃成。
后得王阮亭朱竹垞诸贤为之参订,益臻完善。
所著书甚富,曰《谷响集》,曰《电光录》,曰《云鹤集》,曰《盘谷集》,曰《存诚录》,曰《游台集》,曰《辛壬蔓草》。
其寺后人亦称盘谷寺,没葬寺东。
同治时,寺已荒落。
蓟州李江过而伤之为立石,题曰“清诗僧智朴之墓”。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余佑
王余佑字介祺一字申之直隶新城人
诸生
有《五公山人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鹤亭晚清 1833 — ?
维基
李鹤亭1833年—?
),原名福谦号仙九字竹楼汉军正红旗包衣,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同治六年举人光绪二年,会试第256名;殿试登进士三甲第八名,官五常厅同知,改补伯都讷厅(现吉林省松原市)同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于观霖
维基
于观霖(?—?),吉林伯都讷厅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光绪三年(1877年),参加丁丑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18名。
同年五月分部学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于荫霖晚清 1838 — 190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8—1904 【介绍】: 吉林伯都讷人字次棠一字樾亭
咸丰九年进士,授编修
光绪初疏劾崇厚擅许俄国天山界地数百里。
累擢广东按察使
后因故落职。
中日甲午战争时,奉命赴奉天募兵抗日。
战后,历官安徽布政使湖北河南巡抚,为官清廉,对新法则持异议。
于荫霖字次棠伯都讷人
咸丰己未进士,改庶吉士,官至湖北巡抚
有《悚斋诗存》。
维基
于荫霖1838年—1904年),中国清朝官员
字次棠又字樾亭,先世文登人,明初迁居潍县东乡(今潍坊市寒亭区河滩镇小东庄村),乾隆五十年(1785年),祖父于龙川携眷逃荒,到吉林伯都讷厅(现吉林省榆树市黑林镇太平川屯)落户。
于荫霖咸丰九年(1859年)已未科进士
庶吉士
同治元年(1862年),任翰林院编修
光绪八年(1882年),授湖北荆宜施道
十一年(1885年)任广东按察使次年云南布政使,因丁母忧未成行。
十六年(1890年)除服后授福建台湾布政使
二十一年(1895年)又署云南布政使
二十五年(1899年)补任安徽布政使,未至又调任湖北巡抚次年1900年)任河南巡抚
后被罢官,寓居南阳
光绪三十年(1904年)病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于钟霖
维基
于钟霖(?—?),吉林伯都讷厅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光绪三年(1877年),参加丁丑科殿试,登进士二甲第16名。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六年四月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熙鋆
维基
王熙鋆吉林伯都讷厅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光绪六年(1880年),参加庚辰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71名。
同年五月,著分部学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富俊清 1749 — 18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49—1834 【介绍】: 蒙古正黄旗人,卓特氏,字松岩
由翻译进士礼部主事
嘉道间四任吉林将军
双城堡伯都讷移民屯垦,成边方繁庶之区。
官至东阁大学士内大臣
卒谥文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荣第清 1786 — ?
维基
荣第1786年—?
),字赐元号及亭一号颖堂,伊拉里氏,满洲正蓝旗人
嘉庆十二年丁卯举人十六年辛未进士
官至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浙江候补知县
曾祖李昌内阁中书,祖父英安,父文庆吉林伯都讷里事同知,弟荣候补笔帖式,女一嫁费莫氏克明道光二十四年进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邹溶清 1643 — 1707
人物简介
邹溶1643-1707),字可远号二辞江苏无锡人,监生。
山水学吴镇
著有《香眉亭诗词稿》、《思梦录》等。
维基
邹溶(?—?
),字南谷清朝江南省(今江苏省吴县)人,康熙年间官员
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考取进士
康熙三十年三十六年1691~1697)任陕西省汉中府洋县知县
到任时,洋县吴三桂部横征暴敛后元气未复,又遭大旱,疫病流行,物价昂贵,县人生活困苦,惶惶不保旦夕。
而官制盐引(官府摊派盐商运销食盐纳税凭证)高于南郑城固各县,“引多民少、穷商血尽”,上司又额外增销“花马池盐引”,追加盐课,民众生活困苦,怨声载道。
他先后三次向汉中府知府滕天绶呈《请均盐引详府文》和《请豁加增盐课详府文》,始停止追加盐课。
为减轻县人负担,他又公布《豁免药味示》,捐俸代百姓支付摊派为上司办麝香等药味和解药的税款,并豁免以前所欠金额。
他察知本县几经战乱,死亡人口多,大片农田荒芜,赋税偏重,便招抚各地流入本县难民垦荒种地,将地丁税由三年开征放宽到六年,从第七年起附县籍为民并请府衙豁免无主荒地丁银三蠲(每蠲折银二十两),还与城固县知县胡一俊榷商修葺杨填渠堰。
捐出俸银百两,修复了长岭沟、丁洞一带渠道,使马畅、谢村一带水田得以灌溉。
邹溶在尽力设法豁免赋税,注重生产的同时,非常注重教化。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他见县人子弟欲学无师,便捐俸请教师于县衙以东设立义学一所,召集民家子弟就学,常亲自出题、讲授、修改作业。
此后,又捐俸重修了旧儒学明伦堂、文庙名宦祠和县城东的天宁寺桥。
邹溶作为全县最高行政长官,尤为注重官吏的清廉。
本县向有每年冬至集中全县各行各业人员到县听点伺候,不到即拿办的官例,他认为此属陋例。
冬季是百姓休养生息、准备来年生产的最好季节,也是各行各业弥补全年收入不足的时候,何必往返数十里乃至数百里齐集到县伺候?
遂发出《停止铺行冬至点名示》的告示,明确宣布:如有违者,被害人可赴县告发,定立拿杖毙。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年,又发出《禁报轿夫禁卒示》,表明他逢公事远出,乘骑不坐轿,并捐给随员饭食,不许奸滑之徒滥报轿夫、禁卒,假公营私,诈骗县人。
如有违抗可据实指名首告,决不姑息。
邹溶认为县必有志。
县志“传述一方之事,俾官斯土者得以遵法守而审张驰,民斯土者得以兴观感而知鉴戒”。
他到任后搜求县志,仅得明代洋县志·序》一篇,即思考修志。
康熙三十三年(1694)闰五月,当县事基本料理就绪时,他向汉中知府全世扬呈《详明纂修县志》文,请求捐俸修志。
县丞刘馨、教谕魏之琎、训导贺爵等人的协力共事下,于是年冬月纂成《洋县志》一部,并附录了他治理洋县的体会和见解《理洋略》一文。
金世扬在邹志序文中赞道:“邹君麟凤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